2025青少年数学建模实践(秋季)其他
2025第二十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π思维 青少年数学建模实践(秋季)

活动信息
活动详情
一、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各门课程原则上至少要用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2022年数学建模正式进入高中新课标,数学建模已经作为核心素养和内容主线体现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根据新课标对数学学科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组委会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竞争愈发激烈,我们需要从小培养青少年自主创新能力、掌握突破科学壁垒的关键技能,并系统性地提升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作为一项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引导青少年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需要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应用”,从而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在科学探究中形成扎实的学科素养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数学建模公益讲座及培训
为更好地普及数学建模思想,活动组委会将邀请数学建模教育专家开展线上公益讲座及通识课程培训,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学习数学建模的意义以及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等(线上直播,每次1-1.5小时)。
第1课:什么是数学建模?
第2课: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模型假设、建立、求解、检验)。
第3课:常用数学模型初探(优化模型、统计模型等)。
第4-5课:一个小型数学建模项目的实践与展示。
具体讲座内容及时间请随时关注活动官网和公众号通知。
三、活动对象及分组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按年级分组。
四、活动形式
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们从现实生活出发,主动发现和识别身边的具体问题或者现实困境,并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并最终解决问题,将此过程记录下来,并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
五、数学建模主题
建模主题分固定选题(仅供参考)和自选主题,选手可根据自身
实际情况选择。 固定选题见附件 《2025年秋季数学建模选题参考》。
自选主题不限,题目自拟。选手可面向社会生产实际和身边生活场景,选择如交通、能源、生物、航天、经济、管理、绘画、医学、建筑、材料、设计等应用领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数论、几何、统计、概率、方程、数据分析,学会运用文献资料检索、数据采集分析等方法,鼓励使用Python、Excel等入门级的编程软件或者数据分析实用工具,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次数学建模实践的美妙之旅。
六、活动流程
1、初选
2026年1月3日-18日,组委会根据收到的论文组织专家初选,优秀论文(约30%)组委会将通知参加现场答辩。
2、现场答辩时间及形式
2026年寒假期间(具体时间由组委会另行通知)。
答辩形式为线下面对面/线上一对一视频(具体形式由组委会另行通知)。
3、论文答辩时间:6-8分钟。
4、答辩流程:个人陈述(3-4分钟),评委问答(3-4分钟).
七、报名及论文提交方式
活动报名:官网报名(www.zhsxhy.com)
论文提交方式:官网提交(截止日期为2026年1月2日),1月2日前可撤回修改论文,1月2日后不能撤回或修改。
八、评审费
580元/人。本着自愿的原则,在官网报名缴费。
九、鼓励机制
全国组委会根据各地区、各年级参与人数,按照10%、20%、35%的比例统一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组委会将推荐优秀小论文入选相关刊物。
十、作品提交要求
①提交形式为电子版。
文件名存储格式为:**地区-**年级-姓名-论文名称,如:北京-三年级-李四-超市打折返券的秘密
②文字说明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所在省份、城市、学校名称、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③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④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⑤字号: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正文用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⑥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⑦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十一、说明
所有参加活动的作者必须是作品的合法拥有者,享有著作权,组委会对入选作品具有无偿展示权、宣传权、出版发行权。
十二、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15011065591